木偶戲、傀儡戲介紹
中國木偶藝術,古稱傀儡戲,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、品種繁多、技藝精湛。而臨高木偶戲就是中國木偶藝術中稀有的劇種,藝術獨特,其最大特點是人偶同臺,演員與木偶同扮一個角色,表演有時以偶為主,有時以人為主,演員的唱做念打饒有風趣,廣為群眾喜愛,被譽為“世界少有,中國一絕”。
臨高木偶戲是一種民間小戲。用臨高方言(屬泰語系)演唱,重比興對偶,通俗易懂,生動形象。流布于海南省臨高縣和澄邁、儋州部分地區以及瓊山的博片、遵譚、十字路,?谑薪紖^的長流、榮山、秀英等臨語地區。2006年臨高人偶戲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藝術獨特 多姿多彩
臨高木偶戲唱腔,主要以〔啊哈〕、〔朗嘆〕為主。后來從臨劇中吸收了〔快板〕、〔哩哩妹腔〕、〔七字板〕、〔丑腳板〕、〔小放!、〔噯嗬哩〕、〔平板〕、〔月光光〕、〔白芙蓉腔〕、〔哭板〕等以民歌、民間音樂經整理、創作而成的唱腔。此外,還吸收了瓊劇的〔程途〕、〔嘆板〕、〔苦板〕、〔江浪腔〕、〔教子腔〕等板腔。
唱詞句式以四句為主,兼有六句、八句甚至十多句,唱句以五字、六字、七字為多,唱詞不需押韻,但講究平仄。如四句式唱段,第一句仄或陽平,第二句陰平,第三句陰平或去聲,第四句上聲。每唱至第四句的最后一個詞為關鍵詞,演員不唱出,而只用音樂過序代替,讓觀眾參與猜想,若猜對了就唱出,臺上臺下,渾然一體,饒具特色。
早期的樂隊建制有五人,樂器有大、小嗩吶,三弦(或秦琴)、椰胡、竹笛和打擊樂。六十年代后,樂隊增至十人左右,并增設了揚琴、二胡、月琴、笛子、秦琴以及西洋樂器大提琴、黑管等,打擊樂也由原中鼓為主轉為以大小木魚為主,兼用板、鼓、镲、鈸、鑼的擊樂結構。
在表演上,由于“人偶同演”和“單純人演”兩種形式同時并存,互相促進。演人偶戲,注意發揮人與偶,偶與偶,人與人等人偶之間互為一體的多姿多彩的表演方法;演臨劇則吸收了廣西桂劇、壯劇、瓊劇等兄弟劇種的水袖功、扇子功、手巾、臺步等技巧,使表現手段更趨豐富。
閱讀相關
1、《制作布鞋相關知識圖解》: 因為是汗腳,我所有的鞋里都需要鞋墊,可是在攤上買的鞋墊總與鞋子不能吻合,于是決定用以前穿破的牛仔褲自己做一雙。先在一張紙…閱讀全文
2、《絲襪手工花制作方法圖解》: 步驟1、準備好工具。依次為鐵絲、絲網、膠帶、剪子、鉗子、定型筒、線。步驟2、將鐵絲在定型筒上圈成如圖所示形狀。用鉗子把鐵…閱讀全文